黨務工作

全體師生黨員齊聚雲端開展電影黨課《金剛川》觀影交流

工作簡報

發布者:機電工程學院發布時間:2020-11-09浏覽次數:89

2020-2021-1學期  8,總第28

主辦: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黨總支    2020119

電影黨課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根據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的安排,1167日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黨總支組織師生黨員觀影《金剛川》後,齊聚雲端交流學習心得與觀後感,激發師生黨員的家國情懷與報國之志。同志們紛紛發言,說體會、講心得、談觀後感。大家深深的認識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它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啟迪着每一位中華兒女肩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與擔當。

今天,在學校深入發展的道路上師生黨員表示,要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逐夢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發展,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現将黨員老師的發言(按交流順序)輯錄如下,以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撰稿:陳亞立)

教師黨員交流:

※※※※※※※※※※※※※※※※※※※※※※※※※※

陳亞立: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昨天,上了一堂電影黨課,觀影《金剛川》,重溫那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建立的不朽曆史功勳。我為志願軍創造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戰争奇迹所震撼,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遠鼓舞着我們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然而,觀影也勾起并更加思念三年前離開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一名志願軍老兵,16歲參加革命,入軍政幹部學校學習。1950年母親經省軍區批準,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經過那場嚴酷的戰争洗禮,九死一生。戰争結束後,母親帶傷回國。母親一生崇德尚義、寬厚仁慈、周濟衆親。她的堅毅品格如種子般的播灑在子女的心田,成為我們做人做事的風尚标,教育我們“德為本、善為先、敬賢良、報桑梓”,走上了“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的“人間正道”。我明白“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紅染紅了它……”


陳小紅:《金剛川》電影以三個視點講述了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争奇迹。當老關被炮火炸死之後,張飛帶着老關的希冀咬緊牙關向美軍偵察機發起攻擊,一次次直到擊中,自己也用盡最後的力氣向敵機打出最後一發炮彈。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衆人跳進河裡搭起人橋為的是讓大部隊過河。最後的一點片段也稱得上對所有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描述吧。“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正是有了這些可愛的人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換回如今的太平盛世,向偉大的抗美援朝志願軍緻敬!


鐘燕華:電影《金剛川》講述了抗美援朝專願軍戰士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驅無悔許國的故事。“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存家鄉…… ”第一次聽到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的英雄場影。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青守護,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最好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彙聚成洪流,成為磅礴的“中國力量”。作為黨員要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提振幹事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為在工作崗位上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習緻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幹事幹成事。


張銀巧:看完《金剛川》這部讓人情緒振奮、心情激動的電影,我從頭到尾梳理了抗美援朝的光榮曆史。說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并不了解金城戰役的原委。從這部愛國電影中,可能不僅是我,絕大多數人都重溫了抗美援朝一段段感人的曆史,了解大部隊過橋的艱難,這部電影讓我們了解了中國人民志願者争取和美國停戰談判機會的英勇一戰。影片穿插着老兵的回憶,把我的思緒帶到了“敢于鬥争,敢于拼命”的不怕死戰場上,老兵說“沒有人怕犧牲、沒人怕死”,美軍轟炸機一次次地炸斷橋梁,志願者一次次以最快的速度修複好橋梁,美軍感慨了,甚至被人橋感動了,我被這個場景震撼了,觀影過程中,看到志願者腳踩在水裡,肩扛起過橋的士兵,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是誰給我們創造了安甯的生活,是誰讓我們衣食無憂的,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的剛毅、頑強不僅僅體現在了戰場上,也體現在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如今的國際環境動蕩,中國的崛起引來了不少國家的仇視,他們針對我們出台一系列制裁措施。正如毛主席曾說過的“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我們處于這個看似和平的年代,不僅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還需要自立自強,頑強奮鬥,在國際舞台上站穩。從技術角度看,我們需要突破,需要早日擁有屬于自己的“中國芯”。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生活上艱苦樸素,工作上恪盡職守,不負韶華不負黨,不折不扣地做好自身的各項工作。


李立:1953年,抗美援朝戰争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确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内通過金剛川!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匮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标。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複複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吳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着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赢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着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韓明珍:看完電影《金剛川》,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有太多令我感動的地方。電影用三個不同的視角還原那一晚上發生的情況:從工程兵的角度就是不斷的修橋,從飛行員的角度就是不斷的炸橋,從高炮班的角度就是不斷的守橋,橋在人在,橋亡人亡。最讓我看着揪心的一幕是張飛拖着殘肢斷腿艱難而堅毅地坐上炮台,拼盡全力與敵機同歸于盡,被燒成焦炭還保持向敵機開炮,令人淚目!令人欣慰的是他打中了!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産黨員,要盡職盡責的完成本職工作,同時發揮團結一心的精神,各方共同努力做好學生各方面的工作!


郭文豔:《金剛川》這部電影,以中國部隊為了支援朝鮮,卻屢次遭美國轟炸渡過這條湍急的河流的唯一的通道。分别從4個視角演繹中國人的團結、愛國……他們的這種精神簡直無法僅用幾個詞來形容。第一個視角是過江的部隊士兵,他們中有通訊員,有普通士兵,有班長、排長、連長,這麼多人他們可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是他們知道有一個共同的母親-中國,一個共同的目标-報效祖國。第二個視角是美國的一個飛行員,他本來已經執行完任務準備返航,但是他仍然冒着生命危險返回轟炸,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最終和自己的戰機犧牲在戰場上。第三個視角是炮兵,由于中國武器的落後和緊缺,他們依然利用僅有的資源阻止美國轟炸橋體,并且最終取得勝利。第四個視角是美國另一個飛行員,他描述每次轟炸完橋體,工兵連都能以驚人的速度修好橋,他們用一個個身軀和一塊塊血肉修好橋,搭好人橋。在戰争廠上沒有一個人退縮,正是他們的血肉,才築起新的中國!


史樂玖:電影《金剛川》選擇了戰線較為靠後的修橋陣地,片中的敵人也隻有兩個飛行員,但志願軍戰士依舊殺聲震天,依舊頭頂着敵機炮火,依舊不懼犧牲。他們為什麼有如此激昂的鬥志?是身後那條波浪寬的大河,是香兩岸的稻花,是不再讓父老鄉親受辱的責任。為了讓金剛橋少受敵機轟炸,炮兵毅然點燃陣地吸引敵機,七位戰士冷靜迎敵,血灑戰場;面對敵機飛行員的挑釁,高射炮手張飛沉着指揮,堅守炮位,最終将敵機打下來。影片的最後,金剛橋被炸塌了,工兵戰士們沒有退卻,他們跳進河裡,舉起殘缺的橋闆,人疊着人,用身體築橋,确保了大部隊順利通過。此情此景,令敵人喪膽,令觀者動容。

影片的結尾,播放了今年927日第七批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的場景,國家用最高禮儀迎接忠烈回國,滿江漁火,都為你點亮,親人盼你回家鄉。今日的繁華盛世,是志願軍烈士用生命鑄就。歲月悠長,可以告慰先烈們的是,山河已無恙,硝煙散盡是曙光。


孫小豔:“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這是《金剛川》電影中美軍對其下屬說的一句話。影片中,不管美軍飛機怎麼不停地轟炸,簡易木橋總能迅速地被修好。美軍飛行員困惑,“這不可能!"簡易木橋本身并不具備能量,但是懷有愛國情懷、為民服務、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英雄兒女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用不可能創造無限可能,為這場戰争打造了一把戰無不勝的利器。感悟不可能中蘊含的強大力量,這不可能中,凝聚着越戰越勇的士氣、凝聚着萬衆一心的合力、凝聚着戰風鬥雨的意志。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走向世界的轉折點,它的勝利,向世界發出了新中國的最強音:中國人,能行!曆史燭照現實,發展仍需發力。今天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也不會一帆風順,前進的道路還會遭遇很多困難、挑戰。立足新時代,我們必須銘記“最可愛的人”,深入學習抗美援朝精神,像志願軍那樣頑強拼搏,為祖國、為人民創造更多價值,雄赳赳、氣昂昂,向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繼續前進。


周鈴:《金剛川》用全新的視角轉換方式去講述同一個故事,從士兵、對手、高炮班和橋四個不同的角度,向觀衆完整地展現了那一天中橋被炸毀被修好重被炸毀再次被修好的故事,以至于美國士兵都可以疑惑,“怎麼就炸不完這橋呢?”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高炮班張飛和關磊的兄弟之情,無論是兩人的相處,還是關磊被炸死後張飛拼着一隻手一條腿去操作需要多人協同去完成的開炮,都顯示出兩人之間獨特而深刻的情義。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為了保家衛國,士兵們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又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他們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電影中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着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

吾輩自強,笃定前行,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去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學生黨員如是說:

※※※※※※※※※※※※※※※※※※※※※※※※※※

管學政:金剛川作為一個歌頌"鋼少氣多"的片子,自然要賦予其我們獨有的文化底蘊。而不能一味套用西式電影的表現形式。以往中國的傳統戰争片,主要突出集體主義精神,但這不是否認個人雄主義。每一個為集體事業獻身的角色都可以是一個活靈活現的個人英雄主義。堵槍眼的的黃繼光,甯可燒死不暴露部隊的邱少雲,向我開炮的王成。老一輩藝術家在塑造形象的時候能很真切的讓你體會到這個人犧牲的意義,讓觀衆清晰直觀的感受到他們不惜生命也要保護的東西。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面沒有被賦予感情的紅旗。最後,向先烈緻以最崇高的敬意。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他。


袁浩章: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我随着黨活動觀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1953年,抗美援朝戰争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确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内通過金剛川!冒着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匮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标。

我記得電影中有這樣一句,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着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會繼承紅色基因,并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緻敬!


吳靈靈:電影結束後,我不由自主的多待了會,正準備起身離開時,熟悉的旋律響起了,一聽是譚維維的聲音,我幹脆又坐了下來,她的聲音很有辨識度也有爆發力,更有穿透力,直抵人心。一曲“英雄贊歌”結束,都有想上前線殺敵的沖動。尤其是“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這句歌詞,更給我心靈上的震撼。整個字幕結束後,我還不願離去。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一部電影。

金剛川主要講述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一次不為人知的渡江戰役。縱觀中國近現代戰争,渡江戰役,比比皆是,尤其是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更是神來之筆。金剛川這次渡江戰役不一定是最慘烈的,但肯定是最動容的。影片中有三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阮智勇: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将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争,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争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敬的人——志願軍們,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永遠銘記這段曆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強勇敢,刻苦鑽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鈕夢婷:電影給我們展現了當時殘酷的曆史,那一個個前赴後繼的戰士為保家衛國,不後退半步,在炸彈的轟炸下,依然冒死修橋過江,關鍵時刻,搭起了人體長橋,那十六,七歲的少年,扛起了一座生命的橋,為勝利做大無畏的自我犧牲!大河湍急的河水,沖不散人體之橋,高空炮彈炸不垮英雄的橋。河岸邊上的玉米地裡高炮據點,拼死打向美軍的飛機,隻為護住過橋的士兵們,護住戰士們一次又一次拼命修護的橋。張譯演的張飛一角色,真的讓我感動了,在美軍要轟炸橋時,選擇暴露自己,點起炮火,讓敵人朝自己投下死亡炸彈。炸彈投下那一刻,好有炮彈兇猛掃射向他們時,瞬間血肉模糊。這種大無謂的犧牲,怎麼不能把我們感動呢!每一次高炮據點的炮火亮起,就意味着下一分鐘他們将要犧牲離開,太殘酷了。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真的時刻提醒着中國的抗戰史是一部流血犧牲的史書。


朱航宇:電影《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最後戰争金剛川片段,為了前線支援于金剛川渡河與美軍交鋒的過程。電影分别以士兵、美軍飛機、炮台、橋梁四個角度展現戰争的殘酷,軍人的無謂及軍隊強烈的榮譽感和愛國精神……電影講述的就是部隊過橋支援前線的事宜,然一天内橋梁七次被炸七次修複,為了完成任務,最後不得不搭載人橋渡部隊過河,展現中國軍人的堅毅品質、不怕死精神……令美軍敬佩,稱呼中國軍人“不相信神确制造了神迹……”戰争雖然離我們遠去,但先輩的精神永不磨滅。 吾輩自強,笃定前行,好好學習,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贊歌》 ,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緻敬!


魯俊:看完《金剛川》,讓我對抗美援朝戰役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部電影把抗美援朝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解放戰争後建立新中國,但解放戰争後解放軍在軍事裝備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比較落後。新中國成立後,在當時卻在國際上沒有什麼話語權,真正讓新中國在世界東方站起來的是一年後爆發的朝鮮戰争。朝鮮戰争,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的精神與力量,看到了解放軍的頑強意志與軍事能力。這場戰争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在我們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依然打跑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如今我們更富裕,更強大,面對着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了,隻要我們萬衆一心,我們依然可以在各個領域戰勝對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緻敬我們偉大的前輩,緻敬我們偉大的祖國。



發展對象這樣說:

※※※※※※※※※※※※※※※※※※※※※※※※※※

許季:炸不斷的橋梁!壓不跨的民族!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他!一座炸不斷的橋,就如我們的民族一般,無論經曆多少狂轟濫炸也會永遠屹立不倒!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及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校黨委的組織下觀看電影《金剛川》,讓我再一次真真切切的領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是因為有那麼多烈士、先輩為我們負重前行,感恩并紀念這些先烈和先輩們。在歐美對我們正在崛起和複興的祖國進行不惜一切代價的經濟和意識形态戰争的當下,這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激烈的戰争同樣關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但我堅信,我們中華民族通往複興的橋,永遠不會斷!


宋振山:116日有幸參加《金剛川》觀影,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着眼于戰争即将勝利前的戰地一隅,折射出了戰争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時,向犧牲的英雄先烈緻以崇高敬意。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為我軍争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隻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着“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争的奇迹。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唐欣偉: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學校帶領我們觀看電影《金剛川》,看完電影之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靜,影片裡體現的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的碰撞,更是民族恥辱與自豪的撞擊,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了中國今天的強大,我們應時刻銘記

電影片段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守護橋梁,面臨美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我們的志願軍以血肉之軀架起生命的橋梁,在美軍還在感歎修橋神速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軍已經築起了生的希望,片段中高炮班的班長和排長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在用生命來吸引敵機的注意,為橋梁的修複争取時間,他們明知這樣做可能會犧牲,但還是義無反顧的面對了敵機的炮火,這是他們最大的願望——打赢最後一場仗,然後回家。在這次異國他鄉的戰役中,我想,無論是回家,亦或是犧牲,他們都早已準備好了。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讓我們緬懷革命先輩,時刻記住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革命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

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我們應時刻銘記曆史,電影他們眼神中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始終向黨的堅毅決心,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值得我永遠去學習。吾輩自強,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保證如果國家需要,若有戰,召必回。


段雯旭:116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我有幸參加校黨委組織觀看的電影《金剛川》。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和曆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衆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着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吾輩自強,笃定前行,好好學習,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編輯:陳亞立

Baidu
sogou